腹式呼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训练方法,有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,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延长呼与吸的时间,以腹部起伏进行深而缓、有规律的呼吸运动,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。关于腹式呼吸可以从训练方法、调节机制、临床应用的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。
一、训练方法:
1、顺呼吸:鼻吸气时保持口唇闭合状态,舌轻轻触碰上腭,并将腹部鼓起,吸完之后停顿几秒,然后再缓缓呼气,并在呼气时,将口唇微微打开,舌头放下,将腹部收回。吸气和呼气比为1:2或者1:3,节律缓慢而深,频率为6-10次/分,以训练者不感到憋气为标准。每次可持续15-20分钟,一天可进行3-5次;
2、逆呼吸:与顺呼吸相反,用鼻吸气时保持口唇闭合状态,舌轻轻触碰上腭,将腹部肌肉收缩,呼气时将口唇微微打开,舌头放下,腹部肌肉扩张,吸气和呼气比也为1:2或者1:3。
二、调节机制:
1、呼吸系统:腹式呼吸能扩大膈肌的活动范围,平静呼吸时膈肌上下移位1-2cm,加强时腹式呼吸膈肌上下移位5-10cm,从而可以增加肺通气量和肺循环,使血氧含量明显增加,同时减少肺炎的发生率;
2、消化系统:腹式呼吸时,腹壁进行上下运动会加大按摩内脏器的力度,使胃肠蠕动增强,排空加快,使纳食增加,大便通畅,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;
3、其他系统:一般情况下,腹式呼吸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,进而使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充分发挥功能,降低应激者的应激水平,表现为心率减慢、血压下降等。此外,腹式呼吸还具有增强人体副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。
三、临床应用:由于腹式呼吸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、改善肺通气、增强消化系统功能、减缓应激产生的紧张焦虑状态的作用,可被应用于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治疗,比如高通气综合征、原发性高血压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焦虑综合征等,但对于部分有严重器质性病变、年老体弱等人群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练习。
腹式深呼吸简单易学。 站、立、坐、卧皆可,随时可行,但以躺在床上为好。仰卧于床上,松开腰带,放松肢体,思想集中,排除杂念,也可说是进入气功态。由鼻慢慢吸气,鼓起肚皮,每口气坚持10~15秒钟,再徐徐呼出,每分钟呼吸4次。做腹式深呼吸时间长短由个人掌握,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,这便是呼吸系统的交替运动。如能长年坚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,就会收到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的强身延龄的奇效。
注意事项
1、呼吸要深长而缓慢。
2、用鼻吸气用口呼气。
3、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。即深吸气(鼓起肚子)3~5秒,屏息1秒,然后慢呼气(回缩肚子)3~5秒,屏息1秒。
4、每次5~15分钟。做30分钟最好。
5、身体好的人,屏息时间可延长,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。
身体差的人,可以不屏息,但气要吸足。每天练习1~2次,坐式、卧式、走式、跑式皆可,练到微热微汗即可。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~100次。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,可徐徐咽下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