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《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要点》)发布。从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,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59条支持措施。

  布局一批新型研发创新平台

 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,《工作要点》直面民营企业“急难愁盼”的关键和褃节问题,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担、增动能。

  在“减负”方面,《工作要点》提出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,加大小微企业首贷、续贷、信用贷支持力度,推动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重点为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;率先探索金融科技“监管沙箱”机制优化升级,在无还本续贷扩容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、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,进一步优化并购贷、科技人才贷、认股权贷等措施,将并购贷款承贷比例由60%提高至80%,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放宽至10年;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,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,更好服务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针对账款清欠问题,将开展新一轮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,推动欠款“应清尽清”。

  在增动能方面,本市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,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,出台政策持续厚植创新沃土,让民营企业有能力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体。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方面,提出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等措施。

  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平台

  《工作要点》还聚焦改革突破,“打破”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心无旁骛谋发展的良好环境。北京将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,努力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条件。针对市场准入、解决隐性壁垒难题,落实好“非禁即入”要求,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;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,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。针对市场环境、解决公平竞争难题,《工作要点》提出推动制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,编制公平竞争审查指引;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障碍,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。